日博体育在线_日博体育-官网

图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这些青春,来自1924年的大夏

2024年05月04日 教育强国 大夏百年

  今年是华东师大前身学校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百年大夏,战乱洗礼经历多舛命运,倡导“三苦精神”“服务国家 曰公曰诚”,短暂却辉煌,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历史长卷书写“自强不息”。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让我们回到大夏大学学子的大学时代,赴一场“穿越百年”的青春之约。


【16岁的吴亮平(商科)】


  吴亮平(1908-1986),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翻译《反杜林论》并将之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1924年进入上海大夏大学修读商科,大夏大学成立后的第一批学生。

  1924年,吴亮平进入新成立的上海大夏大学修读商科。当年10月,大夏大学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一的党团支部,吴亮平是首批支部成员之一。

  1925年,吴亮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五卅运动,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总务部长(秘书长),并负责编辑学运专刊《血潮日刊》。

  大夏毕业后,吴亮平翻译了《反杜林论》,首次把这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的重要著作介绍给中国人民。毛泽东称赞他“功盖群儒,其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


【17岁的陈子元(化学系)】


  陈子元(1924- ),核农学家。1941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图为1944年毕业照。1946年至1951年在大夏大学化学系任教,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子元在《院士思维》第二卷《选准方向 步步深入》一文中提到:“1941年秋,我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些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学风严谨的名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深奥的哲理。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使我爱不释手,我常常如饥似渴地沉浸于其中。渐渐地,我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与同学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试制一些市场上紧缺的日用化学品和化工原料。这样,我对化学理论的钻研和实际应用的兴趣更大了。1944年我20岁时,提前修满了规定的144学分,以优秀成绩毕业。

陈子元的两篇毕业论文,由大夏大学理学院院长邵家麟指导


【18岁的周扬(英文系)】


  周扬(1908-1989),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26年在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修科英文系学习。

  1926年,周扬考入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修科英文系。在校期间,周扬修读了英语、英语学史、近代英文、英文研究、社会学、政治学、人生哲学、生理学、教育原理、教育行政、心理测验、中国哲学、思想革命、妇女教育问题、革命社会学、欧洲政治史等课程。

  周扬曾说,他接受革命思想和学习英文都是从大夏大学开始的。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由大夏同学又是同乡的中共地下党员夏钟润介绍,周扬参加了中共地下党。1928年夏,周扬从大夏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在那里,他涉猎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日本共产党人和左翼文化人士撰写的书籍和文章。


【19岁的王元化(经济学系)】


  王元化(1920-2008),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著名学者。1939年入大夏大学经济学系读书。

  1938年初,王元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9岁的王元化入读大夏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至1941年,他在大夏大学修读了国文、英文、政治学概论、伦理学、经济学、中国通史,以及普通生物及实验。

  读书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艺通讯总站的组织工作,并任文艺刊物《奔流》《万人月刊》的编辑。


【19岁的郭大力(社会学系)】


  郭大力(1905-1976),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第一个中译本全译本的译者之一,中国科学与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24年入大夏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24年,郭大力转入大夏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哲学,在校期间修读了国文、英文、法文、社会学、法政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的课程。他毕业后担任大夏中学教师,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

  郭大力在上大学期间,熟知德文、日文和英文版的《资本论》。自1928年至1938年,郭大力致力于《资本论》的中文翻译,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他翻译的《资本论》在上海出版,终于把马克思巨著中文全译本奉献给了中国人民。1950年代初和60年代中期,郭大力两次对《资本论》进行修订,为《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做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20岁的陈旭麓(历史社会学系)】


  陈旭麓(1918-1988),中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38年进入贵阳大夏大学学习。

  1938年,陈旭麓进入贵阳大夏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社会学系。在校期间,他因成绩优异而于1941年9月被贵阳通书局聘为兼职编辑干事。他深得谢六逸等文史前辈器识,学生时期就曾撰著《初中本国史》一书,作为马宗荣、谢六逸主编的《中学复习授验丛书》的一种,于1942年由文通书局出版。次年又在《贵州日报·文史专刊》上发表了大学毕业论文《司马迁的历史观》。

  1946年,他受聘于大夏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秘书、讲师、副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大夏大学工会主席的身份,努力促成了大夏大学的改制,出任日博体育在线_日博体育-官网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参加日博体育在线_日博体育-官网的初创工作。


【20岁的胡和生(数理系)】


  胡和生(1928-2024),数学家。1948年转入大夏大学理工学院数理系,图为1950年毕业照。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1948年秋,胡和生转入大夏大学理工学院数理系就读。

  她在《大夏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纪念》中提到:“大夏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很爱护学生,很负责任。我当时念的是数理系,除数学之外,还修了许多物理课程,当时数理系的学生很少,我修习的电磁学这门课程,是系主任江仁寿先生讲授的,那一年只有我一人修这门课,江先生非常认真地为我这一个学生上课,布置习题,要求很严格。同时,他也很鼓励我,很称赞我的学习。我大学毕业后,是他为我写了推荐信报考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通过考试,两个学校都录取了我,后来我去了浙江大学。

  刘朝阳先生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他是学物理的,知识很渊博,数学很好,也做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刘先生教我微分几何,光学等四门课程,这不但增强了我对几何的爱好,而且提高了我对物理的兴趣。回顾起来,当时所打下的这些基础,对于我以后治学的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大学毕业后,刘先生还努力为我安排工作,后来因为我考取了研究生,就没有去报到。刘先生也支持我考读研究生。此后,刘先生还继续关心我的学习和研究,我一直很怀念他。

  还有一位施孔成老师,他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他为人直爽,诚恳待人,关心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施先生授课十分清晰,重点突出。他觉得我适宜做研究工作,建议我继续深造,使我下决心去做研究生。

  我很感谢和怀念这几位老师,他们在我人生的道路的选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例如,物理实验室对数理系学生是全日开放的,学生可以任何时候到实验室中去做试验,这对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2岁的冯白驹(国文系)】


  冯白驹(1903-1973),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军事领导人,1925年进入大夏大学国文系学习。

  冯白驹从小读书勤奋,胸怀大志,追求进步。1919年进入琼山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学校学生运动的骨干。后进入南京建业大学国文学系,1925年来沪考入大夏大学国文系,主修国文、历史、心理、哲学、英文等科目。1926年离沪返琼,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大夏大学读书期间,适逢那时上海正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卅等反帝爱国运动。白驹与进步同学广泛接触来往,也受到很大思想影响。

  他在课外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特别是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实践,目睹五卅惨案,使他逐步认识到,要解放劳苦大众,挽救国家于危亡,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可以说,他在大夏攻读不到一年期间,政治思想上得到了一次飞跃。


· 他们的青春,也在大夏大学

  大夏大学创办以来,入读学生近20000名,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如熊映楚、雷经天、吴亮平、张英、叶公琦、陈赓仪、杜星垣、陈国柱等;培养了一批院士(学部委员)和大学校长,如院士刘思职、陈子元、胡和生、李瑞麟、郭大力、周扬等;大学书记/校长江景波、林迪生、吴觉等;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作家和文艺家,如陈旭麓、马承源、林志纯、邱汉生、王元化、张志岳、戈宝权、罗玉君、陈伯吹、李乐薇、柯岗、许法新、曾克、欧阳山尊、陈鲤庭、赵铭彝、王庆勋、吕绍虞、吴志骞、刘元璋、强锡麟、刘鹏飞等。他们和众多大夏校友一起,桃李争荣,蔚为大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6月,大夏大学第十三届教育学院毕业同学会合影

2023年6月,华东师大2023届毕业典礼

· 同样20岁,我们同在奋斗的青春路上

八位,奔赴八地,同一个目标!

他们是华东师大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国旗飘扬!华东师大葛曼棋、林雨薇强势夺冠

最亮的星!三位华东师大学子获全国表彰

“到!”从华东师大,到军营去

全市仅十位,华东师大是他!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以思勉之名观其会通!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以元化为名!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全员升学,还有人提前一年毕业!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全员深造!

  不同时代。同样的20岁,跨越时光的青春对话,写给追光的你。

  今天的青年仍在奋斗的道路上接力——

  期待你也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续写下一个百年的辉煌!



资料来源|档案馆、丽娃志等 AI人像修复|濮晓松、张文斌 内容整理|张泽亚 编辑|史佳妮 编审|吴潇岚、郭文君